推荐人才也是一份重重的责任

   回溯历史,以推荐方式选取人才,可谓源远流长。时至今日,由领导干部依照程序推荐人选,仍是党政机关考察任用干部的重要方面。推荐的方式,效率较高,能降低人才甄别成本,有利于减少遴选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。

   几十年来,在干部队伍中,已形成选人用人的基本模式。尤其是在选人方面,组织部门主要通过领导干部的识别人才,进行重点培养,再逐步重用起来。为此,一名年轻干部能否从大部队中“冒出头来”,与领导干部有着直接的关系。  

   然而,在有些地方、单位,讲究先来后到,排资论辈现象比较盛行,不论干部的能力是否突出,都得按照基本的秩序来,跟领导关系好、擅长当“好人”的干部,反而容易被领导相中,被优先推荐。一些苦干实拼的“老黄牛”,反而受到诸多限制,常常被排除在外。

    之所以会这样,主要还是领导在单位呆的时间不会太长,干几年就会“拍屁股”走人,至于推荐谁、重用谁,主要还是看与自己的关系如何,同时维护整个单位的基本“排队”秩序。在这种老观念下,能力出众者也难有“捷径”之路,时间等长了,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也降了下来,对组织和干部自己,都是一种损失。

   对领导干部来讲,向组织推荐人才,是自己的义务,更是一份责任。一是要主动推荐。人才人人都爱,哪个领导都想留住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,在工作上能给自己撑起,从内心不愿意“放人”,也不想主动将这些干部推出去。为此,应首先转变这种观念,多站在大局看问题,尽量以实绩为标准,源源不断向组织提出推荐人选。

    同时,要为组织把关负责。组织需要的人才,既要拥有较强的工作本领,能够独挡一面,经得起实践的检验。同时,思想作风过硬,面对诱惑的抵制能力强,也是推荐人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。推荐人才,不能只管工作实绩,忽视思想作风,否则很容易导致推荐的人出现作风、腐败等问题。

    而且,要保持客观公心。保持“唯才是举”的初心,内举不避亲、外举不避仇,不论出身、不看背景,只要是清白干净的好干部、群众认可信赖的好党员,就应该不拘一格向组织推荐,让他们有更好的出路,找到更适合自己才华的施展空间。(作者:俊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