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好能源保供稳价,确保群众温暖过冬

小寒来临,春节将至,供暖季能源供应正处关键时期。1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,进一步强化重要民生商品、医疗物资、能源等保供稳价,确保春节期间市场供应充足和价格平稳,保障群众医药需求和温暖过冬。当前,各地正加足马力确保能源供应,为平稳度冬提供坚实保障。

供暖季能源供应有序推进

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,过去一年我国物价保持平稳,粮食、能源等稳定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,这极为不易,为稳经济、保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,据调度,去年12月1日至15日,全国煤炭产量达1.9亿吨,日均产量1251万吨,全国统调电厂电煤库存1.76亿吨、可用24天,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温暖过冬提供了坚实可靠保障。

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温枢刚介绍,电力方面,目前华能集团的装机容量已达2.12亿千瓦,年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近10%。供热方面,集团供热面积已超过10亿平方米。煤炭方面,集团持续加大煤炭保供力度,“不管市场上煤价再高,我们为了能源保供的需求,还是应开尽开。”温枢刚说。

“天然气冬季保供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。”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伟说。去年12月7日,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泰安—泰兴段正式建成投产,实现俄气入沪、“北气南送”。目前,集团的LNG接收站可以夜间靠泊,这意味着当前“每三天接卸一船货”可变为接卸两船货,可以保证必要时实现“南气北送”,确保能源稳定供应。

国内能源价格总体平稳

做好能源保供工作,要确保国内能源价格不因市场需求变化产生过大波动。国资委发布的数据显示,为保证增产量、稳价格,国内煤炭企业带头执行电煤长协机制。去年中央企业煤炭日均产量达296万吨,同比增长7.6%,再创历史新高。国家能源集团、中煤集团2家企业带头执行电煤中长期合同,自产煤合同签约率达93.6%、履约率近100%,2021年以来累计让利超2400亿元。

伴随能源体制机制持续改革深化,“能升能降”的价格机制也正助推社会用能更加高效,进而推动能源市场稳定供应。

去年7月,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试运行,标志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率先在南方区域落地。“该市场体系涵盖了中长期市场、现货市场、辅助服务市场等,其中电力现货市场可根据市场实时供求情况,发现电力在不同时间、不同空间的价格,推动整个社会高效用能。”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孟振平说。2022年,现货价格最高为1.07元/千瓦时,最低0.069元/千瓦时。电价能升能降,真正发挥了电力市场价格发现作用。据统计,南方区域去年增加煤电企业收入约300亿元,及时疏导燃气发电成本约70亿元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,居民、农业用电由电网企业保障供应,通过低价电源等措施保持价格稳定。

天然气方面,据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介绍,国内主要供气企业管道气平均供气价格多在每立方米2元至3元,部分尖峰增量气源价格也控制在每立方米4元至5元,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。

进一步抓好能源保供

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,进一步抓好能源保供。持续释放煤炭先进产能,落实帮扶煤电企业纾困政策,支持能源企业节日安全正常生产,强化能源调度,做好电力、天然气顶峰保供预案,确保民生用能,加强重点地区、行业和企业用能保障。

各方正积极推进能源保供稳价工作。南方电网有关负责人表示,临近春节外出人员集中返乡,居民用电负荷将明显增加,南方电网将采取一系列措施,持续发挥大电网资源优化配置平台作用,最大限度释放煤电、气电的发电能力,坚决避免拉闸限电;中国华能集团有关负责人说,将重点做好应对极端天气影响的预案,确保冬季一旦有需要,就可以开栓供热;国家管网数据显示,当前国产天然气增量较为稳定,与管网相连的储气库已有165亿立方米的储备,同时集团的LNG接收站也实现了冲峰能力的再提升。到去年12月15日,全国天然气用量已经达到13亿立方米/日,接近2021年13.72亿立方米/日的极值。国家管网集团有关负责人说,集团具备在高峰期消费达到每天15亿立方米的冲峰能力,有信心应对寒潮。

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,将对煤炭、发电、电网、石油石化和管网等企业,分类精准施策,激发企业积极性,全力提质增效保供应。同时,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,深化煤炭与煤电、煤电与可再生能源“两个联营”,加大对优质煤炭资源储备和开发力度,加强重要能源、油气资源开发增储上产,多措并举、开源挖潜,进一步增强能源电力供应支撑托底能力。(记者 廖睿灵)